Loading...
跳过等待

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两会建言:数字化转型将装备制造业推向成熟,增强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之本,智能制造已经成为装备制造的必备元素。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们从如何打造智能制造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平台;如何将数字化转型的起步阶段推向成熟;如何从政策方面助力智能制造的发展方面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 共建数字技术平台 数字化发展是今年两会热点之一。有关数字化的规划正在装备制造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及,数字经济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数...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之本,智能制造已经成为装备制造的必备元素。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们从如何打造智能制造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平台;如何将数字化转型的起步阶段推向成熟;如何从政策方面助力智能制造的发展方面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

共建数字技术平台
数字化发展是今年两会热点之一。有关数字化的规划正在装备制造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及,数字经济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其中,建立国家级技术平台,共同突破高端门槛成为几位两会代表的共识。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表示,建议工信部进一步加强整体规划与协调,支持中部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业数字化应用创新中心,以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国家及地方相关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上下游企业协同参与,围绕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融合的共性问题展开研究,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开展国家、地方重要项目协同攻关。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带来的《关于用数字化转型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的建议》中提到,一方面,国家要大力发展以“端-边-云-网-智”新IT技术架构为基础的“新基建”产业,让数据中心、5G网络、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核心技术,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链;另一方面,要以“新IT”助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传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商业模式,增强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看到,数字化建设已经在逐步成型。今年1月,国家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提出顶层设计;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宣布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完成批复,“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建议财政支持
数字化转型建设也需要财政方面的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通过项目补贴、减免税费、设立奖金等方式加快推进工业基础装备改造力度。提升工业基础装备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中的软件供给水平。通过财税政策支持装备制造业各领域龙头企业投资、孵化行业工业软件开发企业,依托各自技术工艺优势,联合推进行业工业软件技术研发、试点应用、工程化迭代升级等,整合多方力量,推动行业工业软件技术持续进步。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科力尔电机集团公司董事长聂鹏针对电机行业的智能制造,建议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通过工业转型升级、中央基建投资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电机智能制造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利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电机企业;根据国内电机产业发展情况,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水平。
他还建议,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类银行、基金在业务范围内,支持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电机智能制造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与电机企业成立利益共同体,长期支持产业发展;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电机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进行海内外并购。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对于相关人才培养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许玲表示,“现在无论是规上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大多在进行智能化改造,机器人进车间产线如火如荼。产线改造最急需的是什么?很多时候不是解决方案,甚至不是资金,而是机器人产线布上来后,谁来维护?谁来运维?出了问题可以找谁?缺的是智能装备的技能人才。”她坦言,针对机器人运维,传统中、高职培养基本达不到要求,产业需要本科层级的人才,在理解其操作原理的同时能胜任产线维护乃至简单改造的任务。今年,许玲在提案中呼吁国家放开更大的步子,这是在去年她提交的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议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升级的政策支持,推动职教本科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红旗工厂员工齐嵩宇就“打造国家工匠数字化技能传承平台与知识库,促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赋能平台中心公共服务综合体’,融合高技能人才赋能机制”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打造区域智能制造集群
对于如何促进区域智能制造发展,《“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路径,加快智能制造进集群、进园区,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先行区,代表就各地的智能制造情况进行了介绍,也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市委书记吴炜表示,柳州是一座工业城市,也是国内著名的汽车城之一,是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2021年上汽通用五菱成为全国首个产销累计超2500万辆的民族品牌单一车企。

吴炜还建议,国家支持柳州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加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柳州倾斜,在柳州布局实施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加快推动柳州由老工业基地向智能制造先行区转型,努力走出一条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委书记李春奎表示,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加强与科学城关联产业、关联企业、关联项目衔接配套,以中铝高端制造项目落地布局为契机,大力发展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特种铝合金熔铸等高性能轻量化铝合金材料产业,着力打造以铝加工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同时,大力发展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智能互联等产业,加快建设重庆数字大厦,着力打造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和软件服务等为重点的数字产业集群,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
贵阳贵安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攻坚发展行动计划
近日,贵阳贵安新型工业化指挥部发布《贵阳市贵安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攻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根据《计划》,贵阳贵安将从八个方面发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努力将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培育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产业。
大力推动电子信息制造强基行动。支持中国振华、航天电器、顺络迅达等龙头企业,发展关键电子元器件与模组。鼓励贵阳海信、达沃斯光电等重点企业开展超高清、曲面显示等关键工艺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浪潮服务器西部产业基地建设,形成PC服务器、数据压缩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能力。

实施产业精准招商。围绕“两图两池两库”,加强市级层面招商统筹力度,重点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向高新、经开、南明、乌当、白云、花溪等重点区域集聚,重大项目布局、用地保障、资金扶持等优先向重点产业集聚区倾斜。鼓励全市各区域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定位,在资源及项目引进上采取错位发展、互动协作模式,促进产业合理布局。

推动整机及产业链配套企业协同发展。重点聚焦“智能终端、服务器、电子元器件”等领域,以智能终端和服务器整机为引领,完善中游本地部件配套,带动上游电子元器件发展,最终打造贵阳贵安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鼓励中小企业围绕整机需求,聚焦特定细分产品市场,专注发展核心业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高端“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

强化工业互联网基础支撑。依托中国振华工业互联网电子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强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内网建设,聚焦重点领域,推进硬件部署、软件开发等工作。依托贵阳块数据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贵州航天云网等,提升企业外网建设,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上云。

建设新型创新研发机构。大力支持中国振华等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牵头组建电子信息相关行业创新中心,积极推进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领域创新中心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创新中心。支持企业联合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建设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成立“政产学研金介用”技术创新联盟。

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完善“痛客梦工厂”等网上平台,构建创业服务公共平台,引导和支持社会机构为数博大道上的初创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等服务。

加快人才培养及引进。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细分领域,依托龙头企业,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以及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支持高校重点培养一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方面的后备人才。重点引进一批从事电子信息制造业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的杰出科学家和研究团队。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高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开展电子信息产品成果展示、前沿技术研讨等。组织政府、园区、企业等多方积极参加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等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展会,加强宣传推介。

《计划》明确,到2025年,贵阳贵安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服务器成为贵阳贵安电子信息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以智能终端和服务器整机为引领,完善中游本地部件配套,带动上游电子元器件发展的发展思路;中国振华在筑产值争取突破150亿元,贵阳海信电子、航天电器等年产值争取突破100亿元,贵州浪潮、中晟泰科等年产值争取突破30亿元,培育上市企业3户,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重点企业贡献率持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超过28家。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290222.html
来源:贤集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